English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

2000-10-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丽君 我有话说

世纪之交,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注重可持续发展,并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要建立一种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模式,它的目标是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方式与对策,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国内不少各个专业学科的研究者,都从本学科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面还显得略有欠缺。最近李鸿飞同志完成的新著《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天地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则从系统的和综合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且较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7章。上篇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理论内涵、目标模式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对经济发展思想史(包括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轨迹)的分析与回顾,论证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现实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与贡献。同时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了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几种可持续发展指标。特别是从发展哲学和价值观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更是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与革命。

下篇主要从模式转换和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不仅重点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制约的因素,从而论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发展长期性与发展阶段性的统一;而且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重点和对策。其中分层次论证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不同的社会目标以及实施战略,也论证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认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是制度支撑。只有实现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社会运行体制的创新,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开放的中国是世界中的一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世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而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全书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系统地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在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中,增加了人口与科技变量;对环境成本和对发展的非持续性过程进行微观的分析与计算。

2、史论分析相结合。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同时,也进行了哲学和道德论的分析。

3、跨学科研究。本书作者具有相当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因而能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经济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分析以及交叉分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